日前,廣州北站周邊@ 地區(大陵北片區、三華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廣州市規委會上獲通過。據該項規劃,未來將有一條專用輕軌線路(APM線),把廣州北站東北角擬增設的T4同白雲機場現有的兩座航站樓(T2、T1)連起來,實現最快8分鐘時效◆的空鐵聯運。
也就是說,白雲機場的旅客下飛機後,只要坐8分鐘城軌即可直接到廣州北站轉乘火車、高鐵、城際。
根據規劃,廣州北站將接入5條高鐵及2條城際線,實現與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快速連通。
未來從北站出發,通過武廣高鐵-廣深港高鐵75分鐘內到達香港西九龍站;通過廣中珠澳高鐵65分鐘內到達澳門(拱北口岸);通過穗莞深、廣佛環城際等,可實現1小時內到達深圳、東莞、佛山等城市,實現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以及廣佛同城、廣清一體化30分鐘生活圈。
廣州北站
廣州北站地區位於花都區中南部,東距白雲機場10公裏,北距花都區政府3.7公裏,是連接花都主城區與西▃部汽車產業基地的重要區域,也是廣州市提出打造的十大鐵路樞紐之一。
據了解,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主要建設綜合站房(廣清城際站房、地鐵站房、國鐵站房)、配套基礎設施(包括高架橋、T4航站樓等)及周邊地區開發,項目總投資275億元,計劃於2020年竣工。
“站城一體”理念進行整體規劃
有了這麽強大的交通樞紐,未來廣州北站周邊還將建成一個面積10平方公裏的北站新城,按“站城一體”理念進行整體規劃,根據現行規劃,將發揮空鐵聯運優勢,集聚現ξ 代服務業,提升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把北站地區打造成為廣州北部空鐵聯運大型交通樞紐、商旅門戶及現代服務業平臺、綠色生態站城融合發展區。
在下一步的規劃中,北站地區發揮交通樞紐帶動作用,發展商貿會展、總部經濟、專業服務等高端服務業。並且計劃將北站這一交通樞紐打造為城市地標,為遊客及北站地區產業提供多樣化的城市配套服務,如酒店、零售、餐飲、休閑娛樂、商旅配套服務等。
北站地區空間結構圖
廣州北站周邊片區規劃
廣州市規劃部門介紹,廣州北站周邊地區整體控規方案於2016年啟動,采用整體規劃、分批上報的形式推進。
目前,整體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發展定位、產業功能、總體布局、交通組織、專項配套等方面均已基本穩定。第一批次廣州北站安置區和第二批次大陵南片區已經市政府審批實施,本次規劃擬上報第三批次——大陵北片區和三華片區。
10平方公裏北站地區規劃效果圖
本次規劃的重點是按土地封閉運行區的思路,對現狀村莊、農田進行統籌整備。打造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居住社區,加快土地征收、騰挪土地進行融資。落實北站地區征地返還留用地指標。
第三批次的兩個片區大部分位於珍惜水生生物生境保護區,涉及範圍面積413.8公頃,占總面積的95%以上。區域內限制工業發展,現有汙染企業應逐步推出。本次規劃也將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用地布局,嚴格落實①環保要求。結合水域環境整治打造“藍脈綠網”,改善周邊生態環境。
大陵北片區
塑造“藍綠融城”的街區生態風貌
規劃內容
大陵北片區北至雲山大道,南至工業大道,東至廣清高速,西至天馬河,總面積160公頃。距離廣州北站3公裏,距離機場13公裏,距離♀距離區政府6公裏。
規劃結合中部大陵河水系,形成多個居住組團,南部沿工業大道結合留用地統籌區,打造生活服務中心。安排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146.9公頃。建設量也實現翻倍,從原來的88萬平方米增加到220萬平方米。毛容積率從0.55提高到1.4。
增加的建設量主要落實樞紐設施周邊的配套居住用地,並根據人口規模增加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依據《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共配置公共服務設施82處,比現行控規增加63處,包括一所老年人福利院(養老院)、兩處農貿(肉菜)市場、一處群眾性體育運動場地、一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
其中,教育設施方面,片區將配套一所48班完全中學,一所36班小學,一所24班小學,可以滿足片區中小學生就學的學位需求。還規劃了3處12班幼兒園。
大陵片區擁有不錯的景觀資源,本次規劃共落實綠地、水系面積26公頃。不僅保留現狀山體,形成中央公園,還將沿新街河、天馬河、大陵河布局“五縱三橫”帶狀公園,實現主要公園綠道間距在500米左右,還有多條垂直於新街河及天馬河的沿街及住區內部通廊,強化濱水景觀向街區內部有效滲透,塑造“藍綠融城”的街區生態風貌。
按照要求,濱水一線建築高度控制在45米以下,臨楔形綠地一線建築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向街區內部逐漸升高,以塑造良好的城市天際線。
三華片區
塑造一個傳統嶺南水鄉特色的北部綠心
規劃內容
三華片區北至迎賓大道,南至雲山大道,東至建設路,西至天馬河,位於大陵北片區之北,面積272公頃,規劃居住人口5.6萬人。
三華片區現狀以三華舊村和村集體物業用地為主,總建築面積158.1萬平方米,毛容積率0.58。
片區北側為二類工①業用地,與廣州環境總體規劃管控要求不符。部分規劃道路橫穿村子,也與歷史文化保護要求不符。
資政大夫祠
三華村是一個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古村落,村內的資政大夫祠是廣州地區目前發現的建築規模最大的祠堂。
本次規劃範圍內涉及1處省級不可移動文物、3處市級不可移◆動文物、1處區級不可移動文物以及10處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將全部原址保留。
片區的規劃思路為保護歷史遺產,推動三華古村落的保護和微改造,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具體而言,對中部三華舊村進行微改造提升,形成嶺南水鄉村落。北側華海工業園、南側村級工業園進行¤整體改造,統一規劃建設為居住片區。
保留西部現狀住宅區。一方面,策劃文化旅遊、購物體驗等功能,為地區註入活力。改善村莊居住環境,增加公服配套,並增設文化旅遊配套空間以提升吸引力。
另一方面,保留傳統村落格局的基礎上,梳理歷史傳統街巷,拆除危房。嚴控新建建築高度,濱水及臨傳統村落一線建築控制在45米以內,向外逐漸升高,形成梯級建築布局,並與周邊肌理相呼應。最終,塑造一個傳統嶺南水鄉特色的北部綠心。
【轉載聲明】 轉載房掌櫃網站原創文字內容和圖片的,我們倡導大家共同尊重知識成果,請註明“房掌櫃”出處和作者
【免責聲明】 為傳遞行業新聞信息之目√的,部分內容可能涉及轉載或摘錄於網絡,如涉及版權事宜,請立即聯系我方網站平臺作協商處理,郵箱103602425@qq.com,經我方核實後將會第一時間作刪除處理。如果有關方未經與我方協商程序,提出惡意訴訟,我方概不承擔因此產生的一切法律責任。